索引
十一、近代唯物主义的时代根源
近代唯物主义的时代根源
现在我们把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的第九条写在黑板上了,也是短短的一句话:直观的唯物主义,是指谁的唯物主义?费尔巴哈的。这先前做了说明,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,就是主张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,纯粹物质是它的出发点,因此它可以被称为纯粹的唯物主义,是吧?而费尔巴哈讲的唯物主义,是从感性直观出发的唯物主义,在他之前的唯物主义全是抽象的、纯粹的物质范畴的思辨,没有感性在其中的,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,是感性原则中的唯物主义,但这个感性不是活动,而是直观,这一点我们在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第一条的讨论当中充分展开了,是吧?
这种唯物主义,马克思在第九条中说,也就是,不是把感性理解为活动的唯物主义,那么它能做到什么呢?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。我们来思考这个表述,先说明什么叫市民社会,“bourgeois society”,用英语来说,实际上就是,这个封建社会,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第三等级,又叫城关市民,对吧?用法语来说就是 “bourgeoisie”,对吧?那么把它变成形容词就是 “bourgeois”,“bourgeois society” 市民社会,第三等级就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嘛,所以市民社会,实际上指的就是什么?资产阶级社会。在资产阶级社会中,抽象的个人出现了,是吗?因为摆脱了家族本位,也摆脱团体的等级本位,成了个人本位的社会,欧洲资产阶级社会,是不是这样的?是的。
所以这种唯物主义,直观的唯物主义,其实它来自哪里?来自人类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,即资产阶级社会这个阶段,资产阶级社会这样一个历史阶段,是近代以来的唯物主义产生的时代根源。其实不光是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,在他之前,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,那是纯粹唯物主义,还有那个霍布斯的唯物主义,其实都是欧洲社会历史进程,进入了资产阶级社会这个阶段,在这个时代中产生的这种唯物主义。
第九条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,什么道理?任何哲学学说,其实也不光哲学学说,还有任何一种宗教的形态,它并不是来自那个提出这个学说,或者提出这种宗教的人的头脑。哲学学说的改变,比方说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出现,在费尔巴哈那里出现了是吧?并不是费尔巴哈这个头脑,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,当然,费尔巴哈的头脑是智力足够发达的,善于哲学思考的,这是没有疑问的,是他个人的才能或天赋,但是同样天赋的人,看他生活在一个时代,生活在另外一个时代,也就不能提出直观的唯物主义,不能提出对人的感性直观,抽象的个人的直观。费尔巴哈已经身处什么?资产阶级社会中了,于是他对世界、对社会的理解,就由这个社会的特征所规定,这一点超出任何人的才华、能力。就好像在物理学的领域当中,伽利略的智商肯定高吧?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智商也一定高吧?亚里士多德,被称为古希腊最博学的天才,但是他在力学的领域里边,为什么得出个结论呢?力是速度的原因,这个错误延续了一千多年,终于有了一个叫伽利略的人,来纠正了这种错误,针对力是速度的原因,伽利略提出另一个命题,力是加速度的原因,是吧?那么伽利略为什么不早一点出现呢?这个命题为什么在古希腊就出现?人类在力学的领域当中,可以免除一千多年的迷雾嘛?但伽利略这个力学命题是不可能在古希腊时代出现的。每一种学说,每一种理论,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,都是它所处的时代的产儿,这个一定的时代中的人的社会生活的性质,规定了这个时代的哲学或其他理论,马克思的学说也不例外,马克思绝不会说,别人的学说都是时代的产儿,他的学说是他伟大的头脑的产物,不会的,这叫一以贯之。
没有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,没有资本主义在欧洲发展的早期阶段,劳资之间的巨大的冲突和对抗,没有马克思亲眼看到,无数的平民在贫困潦倒中生活,而同时发现,资本主义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,而且它的意识形态宣布了,自由平等和博爱,跟现实生活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,没有这种社会状况,怎么可能有马克思的学说呢?资本主义在它展开的过程中,终于结束了以往的等级社会,原来不同等级的人,终于最后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,要么落到无产阶级队伍中去,要么成了资产阶级队伍的一员,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级,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,当这种社会形成的时候,一种哲学一定起来,这种哲学要说明,力图说明,资本主义社会曾经被看成是充满希望的,未来的美好的社会,为什么陷入如此的贫困和对抗之中呢?于是无产阶级的形成,就带来最初的理论代表,叫空想社会主义者,傅立叶、欧文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,这种社会主义学说,当然是阶级对抗的产物,随着工人运动的展开,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个对抗的日益严重,空想社会主义者为未来描绘的图景,只是在观念的层面上,于是一个伟大的头脑来了,叫马克思,他要揭示的是什么?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中,形成起来的,这一点他当然受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启发,每一个事物一定同时包含自己的对立面,只是黑格尔,把这个现实事物的自身的对立面,把它表达为理性的概念,本来包含的对立面,就概念都是包含对立的,所以叫概念辩证法,马克思发现,这种辩证法恰好应该加以改造的,用来说明什么?人与人之间的感性关系中的对抗,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,不是观念的对抗,而是感性生活中的对抗,所以这就是马克思后来发现,这种对抗是社会生活的基础,无法用观念来平息、来消解,所以他就发现了 “social power” 社会权力,是吗?引发哲学革命的,这个发现引发哲学革命,所以马克思本人的学说,同样也是时代的产儿,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断的深入,两大阶级的分化愈来愈明显,对抗愈来愈的加剧,带来的,这样的来理解思想史才是正确的,哲学的历史不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历史,科学的发展,也不是人类智力的本身的进步的结果,人类的智力在古代已经相当好了,我们要知道那些伟大的哲学学说,都在古代的,思想从来都是旧的,智慧在古代,是吗?所以包括近代唯物主义在内的哲学学说,你要探究它的根源,这根源就是这种学说产生的,当时的社会的基本性质,在古希腊是不可能产生,直观的唯物主义的,不会有那种对抽象的、人的感性直观,不可能,但是第九条的要点在哪里?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阶级局限性、时代局限性,因为费尔巴哈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进行批判,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社会是无数抽象的个人构成的社会,他接受了这个事实,他试图理解它,于是用哲学来理解,叫感性直观,是唯物主义的,同时是直观的,这种哲学的局限性就是,不是来自费尔巴哈头脑的理解的局限性,而是来自他所身处的这个社会的局限性,要突破它,可惜费尔巴哈,并没有去把握黑格尔的,讨论人与人的关系的,冲突、对抗、对立、统一,他没有去把握这一点,这就是他在这里停下来了,在直观的唯物主义那里停下来了,不能往前再走一步,要往前再走一步,必须有辩证法的原则,而马克思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,也就是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,黑格尔的辩证法加以改造,就是感性的辩证法,感性的辩证法恰好可以用来描述,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,它的感性对抗、感性冲突,以及感性冲突的解决,要走向未来,我们先前讲过,黑格尔的哲学是没有未来向度的,黑格尔关于哲学,说了这样的话:哲学就是密纳发的猫头鹰,只是在黄昏的时候才起飞,猫头鹰白天睡觉的,到天黑了它来了,哲学也是这样,黑格尔告诉我们,某种哲学的智慧,对一个社会形态的洞察,要等到这个社会已经非常成熟,开始变老了,哲学才能揭示这种社会的本来真相,这叫密纳发的猫头鹰,换句话说,黑格尔认为哲学只是,它的研究对象,在成熟的情况下,才能理解这个对象,那么它是面向过去的,未来是什么?黑格尔说的很清楚,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,这一点就让黑格尔哲学呢,本身陷入一种自我的矛盾之中了,因为黑格尔的哲学,把历史理解为一个理性展开的过程,人类的理性展开的过程,所以有历史哲学,但是未来呢?理性好像没办法进去,人类的理性无法进入未来,对未来的判断没办法做,所以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,这话他又说对了,但说对了的这句话,跟他整个哲学体系是矛盾的,跟黑格尔整个体系是矛盾的,那么在这一点上,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样一句话,在黑格尔哲学终止的地方,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开始的地方,资产阶级社会日益成熟,这个成熟表明为什么?它不断的以一种新的方式,来控制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,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,我们都知道的事实叫,就欧洲发达国家,它的二次分配的程度极高,尤其北欧,我们都知道是福利国家,是吧?于是人们认为,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,在今天过时了,你看欧洲无产阶级就不想革命,他们的收入很高,比起他们早年的,无产阶级早期的先辈们一比,他们生活好多了,那么这个阶级斗争大概就要熄火了,这是一种看法,其实呢,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包含的对抗,并不会因为二次分配的这个程度提高而消失,因为在一个国家,发达国家内部的二次分配程度越来越高,于是让资本的利润越来越降低,是吧?这有一个前提,这个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走出去,明白这意思吧?对,可以到不发达的或者发展中国家,寻找它的市场,获得廉价的劳动力,这个地球上只要这块空间继续存在,所谓 “developing country”,发展中国家继续存在,资本还可以活蛮长时间,或者说阶级矛盾,从发达国家那里转移出去了,所以欧洲发达国家的现状,不足以说明,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天可以不具备对抗性质,不,于是我们来看,当马克思只说了,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的时候,换句话说,引起我们注意的是,马克思哲学,能不能突破这个局限性呢?突破这个局限性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,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,是市民社会,费尔巴哈哲学的立足点,还是市民社会嘛,就是资产阶级社会,于是我们自然的进入了,对费尔巴哈提纲第十条的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