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引
十二、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旨归:人类解放
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旨归:人类解放
我们来看这个提纲第十条,也就进入我们这课程的第十二讲。第十条就是简短的两句话,第一句话说了,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立脚点,是市民社会。关于市民社会,“市民” 两个字加了着重号。新唯物主义,是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,其实我们知道,就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,是贯彻历史性原则的唯物主义,叫历史唯物主义,就是新唯物主义,它的立脚点是什么?人类社会。在 “人类” 这个词底下加了着重号。市民跟人类,这两个概念,资产阶级叫市民,市民阶级,资产阶级社会叫市民社会。旧唯物主义这种近代哲学,它的立脚点,实际上是市民阶级。人类跟市民这两个概念比一比,那么人类还有阶级吗?真正的人类,没有阶级区分,没有阶级对抗,叫人类社会。不是我们现在向来所说的“我们在人类社会中”的那个意义上,就是说“我们不在动物界中”,是吧?但是其实我们没有真正进入人类社会,我们现在的历史从原始部落走到今天的人类历史,是真正的人类社会的史前阶段。
为什么这么讲呢?是因为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,各种社会形态,不是人类作为一个类的力量、类的本质在每一个个人身上存在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对抗,人不断的超越自然界、超越动物界,作为人而成其为人,这是一个历史过程,每一次类力量的发展,都以牺牲一部分个人作代价,这种牺牲的方式叫社会对抗,市民社会是一种当下我们还在其中的一种社会对抗的形式,当下是如此。那么新唯物主义,是马克思的新哲学,也就是,它的立脚点是当下吗?是未来,叫人类社会,或社会化的人类,摆脱了阶级分化和阶级对抗的人类,叫社会化充分实现了,社会化的人类,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讲的,共产主义之后的社会。这里我们已经看到,马克思认为在他之前的旧哲学,包括唯物主义,其实都没有未来向度,都是立足于当下的,而马克思是立足于未来的,他有未来向度。这种立足于未来的哲学,它在说什么?说人类解放,马克思的学说,给出了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,当然这一点遭到许多人的怀疑,包括我们现在许多人认为,私有制的终结、阶级区分的消失、人类大同,是乌托邦的,是一种幻想,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私有制的结束,我们现在认为,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符合人性的,什么叫符合人性?就人性被规定为利己主义,规定为利己的本性,于是我们就有动力,有劳动的动力,也有经营企业的动力,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普遍的看法、认识,换句话说我们时下普遍的看法、认识,就跟唯物主义一样,立脚点就是这个,市民社会。
现在全部问题的要点,就是从马克思的新哲学当中,是否能看到一种开启未来的必然推论,就这一点要加以说明,因为关于共产主义的理想,人类曾经表达过千百次,这是马克思自己说的,但是对现实历史进程毫无影响,共产主义不是我们应当得到的理想状态,共产主义就在什么?整个历史中,整个人类的经验的历史中,在现实历史中经验的诞生起来。我们现在转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的讨论,我们如何论证共产主义?把共产主义社会当作一种悬设的理想,拿它来批评、批判现代社会,这很方便,是不是很方便?人都有这样一种愿望,摆脱贫富分化、阶级斗争,终结战争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杀戮,达到人类大同,这不是人都会有的想法吗?所以提出共产主义的思想不难的吧,问题你要论证它,全部问题在于你能否论证。那么许多人认为马克思的学说,也无法论证,还是乌托邦的,这是问题的要点。
马克思在《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,这就是发动哲学革命的文献,里边这样说:“历史的全部运动,人类历史的全部运动,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,也就是共产主义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。”这一句话说的非常清楚明了,共产主义并不是我们的头脑虚构的,人类的理想的社会状况,我们应当去达到它,共产主义是什么?是现实整个全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,不断让它经验的诞生,全部历史是共产主义经验诞生的活动,全部历史是共产主义现实的生成起来的过程,经验诞生不是在头脑中诞生,是在现实中诞生。我们现在正在讨论什么?讨论在马克思那里,未来理想的人类社会,不是由理想本身产生的,而是你理解历史自身的运动,理解人类社会历史自身的必然性,它一定走向扬弃私有制。我们要理解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,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之后的,马克思的哲学对人类历史的理解,我们知道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,不要把个人生活用品的私人占有混为一谈。未来人类自己的衣服是属于自己的,别人不能随便穿,这是很正常的,我吃饭用的碗,喝茶用的杯子,是我个人的用品,那么大家随便用用,这肯定不卫生,没有必要,我这副眼镜是符合我的脸庞和我的视力,那副近视眼的眼镜你拿去干嘛呢?你也不会需要它,在这个点上,所有制是始终存在的,而现在讲的私有制,不是个人生活用品的所有制,而是什么?生产资料,生产资料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,人类的劳动始终要通过活劳动跟积累起来劳动的结合,才能发生的,那个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叫私有制。你占有一百双皮鞋不叫私有制,你就喜欢一百双皮鞋,每天换着,轮着穿,没什么人反对,你占有了什么?生产皮鞋的机器,那可是另外一件事,那叫私有制了,你占有了,积累起来的劳动,你就拥有了 power(权力),可以支配、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生命时间,这叫私有制。这种私有制会万古长存吗?是万古不朽的吗?有人这么认为,因为据说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制,植根于人的利己的本性,那么请问人的利己的本性又来自哪里?nature(自然性)吗?不,自然界规定每一种生物所需要的生活资料,非常有限,我吃了三大碗饭,我就饱了,第四碗我再也吃不下去了,我就只有一个胃,我们今天对于物欲不断的扩大,不是人的自然本性,是一种社会状况,一种文明的价值体系,给我们带来的,只有你拥有生产资料力量越大,你就越能够在社会生活当中,趋于更高的地位,这叫社会性的一种畸形的实现方式,人要有社会存在感,对吧?不是人的天然的本性,而是这种文明、这种生产方式规定的某种所谓进步,这些呢,当然不必全面展开的讨论,而是来说明一件什么事呢?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下的这样一个状况,它带来越来越高度发达的生产力,这种生产力,由于现代科技的充分运用,它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质,社会化程度非常高的生产力,这种生产力的性质,在根本上排除少数个人对它的占有和利用,你占有不了了,利用不了了,最后要社会联合起来的力量,才能支配社会性程度如此高的生产力,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和它的个人占有之间的矛盾,越来越突出了,终有一天,任何个人,比方说作为资本家,他的能力、他的兴趣,不足以占有如此大规模巨大的生产力。我们今天的生产力,我们知道的,它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多少生产部门的联合,多少科技开发的运用,然后形成了这样一种生产力,你在支配它,使用它的时候,一定是一种集体的合作,许多个人联合起来的力量,才能驾驭这样的生产力,所以它不是一种理想,被提出来了,社会主义,而是在资本主义关系下的,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发展,必然带来的私有制的终结。你曾经拥有厂房也行,拥有若干机器设备你能驾驭它,现在机器设备背后有多少东西了?智能机器人也可以考虑进去吧,你驾驭的了吗?要让某一种最先进的生产力,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,它需要各个方面的要素的集合。
马克思说资本有伟大的文明作用,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非一种道德的立场,资本主义是恶,社会主义是善,不是这个立场,不是说资产阶级是狼,无产阶级是羊,不是这种道德的立场。马克思当然会同情大多数劳动者无产者的贫困生活状况,但是马克思这种人类的悲悯之心,并不是他论证共产主义的基础,所以第十条就要讲明白,什么叫新哲学,它的立脚点就是未来,所以马克思哲学具有未来向度,是因为它从过去中、历史中论证出将来了,所以它就有未来向度。
可以来引用一段话,马克思的原话,在 1859 年,马克思出版他的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,为这本书写了一个序言,就 1859 年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序言。比方说,我们追求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吧,这是我们的非常深刻的愿望,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实现,必然包含这种愿望,人是社会存在物,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人与人之间彼此是互相帮助和相爱,而不是互相对抗和仇恨,是吗?在这种对抗和仇恨的社会中,我们活的不像人,这点同意吗?所以在某种意义上,这种愿望里边本就包含着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,这个愿望实际上是扎根于我们个人作为人的存在之中的。那么我们能实现它吗?在什么情况下,我们能实现这种理想呢?马克思这么说的,“人类始终只提出能够解决的任务”,你有理想没问题的,但它现在还不是现实的任务,“人类始终只提出能够解决的任务,因为只要仔细的考察就可以发现,任务本身,客观的,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,或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。”换句话说,现在共产主义是任务吗?不是呢,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,所以什么时候人才提出任务呢?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,每一代人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,“只要仔细的考察就可以发现,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,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,才会产生。大体说来,亚细亚的(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实际上指的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的生产方式)、古代的(古代的是指欧洲社会曾经有过的奴隶制)、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,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。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,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。”换句话说,先前的,包括亚细亚的、古代的、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,都是什么?在社会生产领域中的对抗性的形式,社会对抗的形式,这我们先前说明过,迄今为止的生产关系,都是 social power(社会权力),这就意味着它是种对抗的,具有对抗性质,但是他这里特别说到的一个词是什么?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,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,全部要点在于,它是 last(最后)一个,换句话说,它一旦扬弃了,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,不再具有对抗性质。这里所说的对抗,不是指个人的对抗,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。
我们今天的个人,当代的个人,他的社会生活条件是什么?不同于封建社会中的个人吧,封建社会中的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性质是,你要么做地主,要么做平民、农民、雇农,那么今天这种社会生活条件还在吗?你想做贵族可以吗?不可能的,譬如说今天还有地主据说,其实是什么?农业资本家,他已经不是那个贵族地主了吧,所以社会生活条件随着时代而发生改变,在今天的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当中,也产生着今天的对抗吧,古代有古代的对抗,今天有今天的对抗,不是个人之间的对抗,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对抗,是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本身包含对抗,生长着对抗,你做不成资产阶级,你只能是劳工阶级,所以现在许多白领想做一种努力,实现财务自由,什么叫财务自由?上升到资产阶级队伍,同时随时害怕落到无产阶级队伍中去,不就白领吗?这就他的社会生活条件,是不是包含对抗?包含。
干一行爱一行嘛,不要想的那么多,不要指望上升到资产阶级队伍中去,这没啥意思的,人要有境界,你知道吧,那叫唯心主义你知道吧,同意吧,他的社会生活条件就这样,白领的社会生活条件本身包含这种对抗,你要么被上级管,要么你做上级,就是你做资本家,谁支配谁这是重要的问题,你也许脱贫了,每个月拿的工资你脱贫了,但是你没有自由,所以你一定害怕别人不雇佣你,这种害怕里边,包含着个人生活条件里边的对抗性。我们就读懂了嘛,当然还是想,既然这个时代超越不了,那么还是学学佛,对吧,也就这个意思了,这个社会生活条件的对抗,这是真实的。那么我们在这对抗中,我们怎么过自己的一生呢?想来想去还是,不要想的太多,还是那句话又来了,所以那些年轻的白领称自己为佛系,这也是对这种对抗性的社会条件的一种抗议和拒绝,就这件事,但它不是出路。
我们接着看下去,也说这里说的对抗,不是指个人的对抗,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。“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,在资产阶级社会时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。”这句话现在看懂了,为什么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,是一种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呢?为什么?我们刚才不是说了嘛,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空前发展的生产力,这是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,这种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它就拒绝个人占有了,拒绝个人对它的占有,私有财产的扬弃,就在这种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,形成了扬弃私有财产的对抗的物质条件。因此,一句话来了,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,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,这个社会形态就是资产阶级社会形态,随着资产阶级社会形态的扬弃、消亡,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终结,终结之后进入真正的人类社会,叫 “人类社会”,而所有的人是社会化的人类,而不是在社会对抗中的阶级,这就是人类解放的话语,马克思的哲学,拥有未来的向度,拥有未来向度不是说他提出了关于人类大同的理想,在他之前多少人提出过了,包括我们中国人,是不是讲大同?所以这个作为理想,是不知道被表达过多少次,但马克思哲学不是说,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来表达,而是说,它在历史进程中,经验的诞生起来,这个经验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,终于达到那一天,从客观上讲,巨大的社会生产力,无法个人来驾驭和利用,从主观上来讲,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成为没有必要的事情,是吧?不需要,剩余劳动不再有可能了,因为社会生产力如此高的发展,尤其是机械化、自动化的程度,到一定的程度,生产者一定是在生产过程之外的,他变成一个监督这个生产过程、维修机器的人,这就是马克思对技术的进步,每一次都要表达他的欢呼的原因,对个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的无偿占有,变得越来越多余,那么物质财富达到充分涌流,在这种情况下,大量的以前作为私人的物质财富,越来越成为公共品,我们可以随时获得它,在这时候,人对自身的理解跟先前就不一样了,先前我们会认为,人一定是有强烈的占有欲,我们不能想象,一个没有利己本性的人,怎么可能?不能想象没有私有制的社会,就像古希腊,那么伟大的哲人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,一个没有奴隶制的社会都是不可想象的,今天我们再说奴隶社会,会觉得它合理吗?不,它是野蛮的,我们不可想象今天的人类社会,倒退到奴隶制中去,在当时是没有奴隶制不可想象,今天是重返奴隶制不可想象,这就是历史在展开,每一个历史时代中生活的人,一定是被这个时代所局限的,而马克思哲学革命要求,突破这种时代给予我们的局限性,这就是第十条,我称为马克思哲学革命,它的旨归,他发动这场哲学革命,归根到底为了什么?说出人类的解放来,人类是自己解放自己的,没有救世主,承担这个人类解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级,就是无产阶级,无产阶级的解放,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新的统治阶级,而是什么?所有的人都解放了,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,才能最后解放他自己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的话,是吗?这一切,我们说清楚了,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还觉得这是空渺的。